图文精华

分享

家乡的“基因红”

作文园地
学校: 市第一小学
班级: 五(8)班
作者: 姚丁丁
老师: 陈云霞

我的家乡盐城,被称作“天蓝地绿基因红”。“天蓝地绿”好理解,但什么是“基因红”呢?在新四军纪念馆参加“童声宣言”小讲解员培训时,我终于找到了答案。

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新四军全史馆。在这里,我不仅了解了新四军成立的故事,也知道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,还知道了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、发展壮大、走向胜利的故事。

但最令我感兴趣的,还是“一件旗袍”。故事的主人公,是一位叫王海纹的大姐姐。她的家世很好,父亲是民国时期著名律师。但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,王海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优渥的生活,投身抗日救亡运动,辗转来到盐城,成为一名新四军文艺战士。1941年7月,日伪军发动了对盐阜地区的第一次大“扫荡”,华中鲁艺师生在建湖北秦庄一带与日伪军遭遇,牺牲惨烈。其中就有年仅17岁的王海纹。纪念馆橱窗里展出的那件旗袍,就是她的遗物。

我对王海纹的故事感兴趣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。就是她的烈士证,是爸爸帮助办理的。爸爸是报社记者,两年多前,他接受王海纹妹妹的委托,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,终于成功办理了《王海纹烈士证明书》。现在这张烈士证,就与旗袍共同存放在纪念馆的橱窗里。

爸爸说,当年王海纹他们弦歌不绝、宣传抗日,今天我们用另一种形式追忆烈士、缅怀历史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,牢记历史追寻明天。

我觉得,爸爸说的话,就是盐城的“基因红”。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、传承信念、努力奋斗,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没找到任何评论,期待你打破沉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