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的晨曦中,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兴奋,与同学们一同登上了那辆承载着欢乐的大巴车,就此踏上了奔赴射阳特庸镇的奇妙旅程。
一路上,车厢内充盈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,那笑声似银铃般清脆,驱散了旅途的疲惫。终于,我们抵达了特庸镇。刚一下车,一股混合着泥土芬芳与各类农作物清香的气息便扑鼻而来,我的目光所及之处,是一片片广袤无垠的土地,水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似在向我们诉说着农民的辛劳。那一刻,我在心底默默立下誓言: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,以感恩农民伯伯在田间挥洒的滴滴汗水与辛勤付出。
我们的首站是田间挖红薯。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我们每人领取了一把铲子,开启了这场与土地的亲密互动。只见老师手持大铲,娴熟地将其插入土中,而后用脚助力,使铲子深深嵌入,再猛地用力抬手,那泥土便瞬间松动开来。我依样画葫芦,一番努力后,也成功挖出了好几个大号红薯,然而其间也不乏与同学们争抢的小插曲,不少红薯被眼疾手快的同学率先发现并挖走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整片田地里的红薯几乎被我们“一网打尽”,无奈之下,我们只能结束挖红薯之行,前往餐厅享用午餐。
午后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,我们又走进了蚕桑文化园。在这里,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,见证了蚕那短暂却意义非凡的一生,领略了丝绸悠久的历史底蕴。更为有趣的是,我们还亲自动手,精心制作了一把把别具匠心的扇子,在实践中深入地了解了蚕桑文化的博大精深,那丝丝缕缕的桑蚕丝,编织起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之梦。
接着,便是割稻子的体验环节。我们每人分到一把镰刀,我与两位好友迅速组成一组,默契配合。一人用手稳稳地固定住稻秆,我和另一人则手持镰刀,小心翼翼地割下。随着我们的动作愈发熟练,收获的“成果”也越来越丰硕。负责运送稻子的同学脚步匆匆,脸上带着些许疲惫与无奈,喊道:“你们慢一点,我得赶紧把稻子送到谷仓。”我转头对身旁的伙伴说:“趁他离开这会儿,我们加把劲,快点割,定要让他回来时大吃一惊!”伙伴坚定地点头表示赞同。于是,我们愈发全神贯注,手中的镰刀舞动得更快了。当那位同学归来时,望着堆积如山的稻子,不禁瞪大了双眼,满脸惊讶地说道:“我才刚送一趟,这转眼间又得马不停蹄地再去运送了。”
夕阳西下,天边被染成了一片绚丽的红色,我们带着满满的不舍与珍贵的回忆,再次登上了返程的大巴车。特庸镇之行,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我童年的记忆长河中,它不仅让我体验到了农事的乐趣,更让我懂得了珍惜与努力的深意,这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,激励我在未来的日子里,心怀感恩,砥砺前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