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面、鹿角、牛蹄、驴尾巴,这奇特的“混搭”非“四不像”麋鹿莫属。作为一个地道的盐城娃,麋鹿的大名如雷贯耳,遗憾的是我一直没能亲眼见识它的风采。趁着这次“燕舞文旅”开展“麋鹿”主题研学活动,我赶紧让妈妈帮我报了名。
一大早,乘着大巴车,我们一行小朋友来到了坐落在黄海之滨的大丰中华麋鹿园。园区太大,于是我们分批乘坐电瓶车,沿着小路缓缓前行。道路两旁栽满郁郁葱葱的树木,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。
一座巨大的鹿角拱门映入我们的眼帘。据工作人员介绍,这座门是由4010支麋鹿角构建而成。每年三四月份,麋鹿角会自行脱落,工作人员就将这些鹿角收集起来并挂在这里。那鹿角看上去硕大坚韧,这真是一座“豪门”啊!
在麋鹿博物馆,我们通过沉浸式观赏,了解了麋鹿的历史和生态保护知识。大丰中华麋鹿园是全球唯一一个以“湿地生态、麋鹿保护”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,创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保护区、最大的麋鹿种群、最大的麋鹿基因库三个“世界之最”。要知道,在1986年,从英国运来饲养的麋鹿仅有39头,经过近四十年的繁衍,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里的麋鹿现在已经有8000多头。听到这数字的巨变,我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“哇!”的惊叹声。
带着对麋鹿的敬意和好奇,我们迫不及待地继续寻访麋鹿。前面的车上忽然传来一声惊喜的叫喊: “在那儿!”我们赶紧向前张望,果然,在不远处的湖里,十几只麋鹿正准备渡河。只见头鹿谨慎地试探着水面,确认安全后迈进水里,后面的鹿也尾随其后。它们在水中游得飞快,就像一群游泳健将,快到对岸时,麋鹿们猛地腾出水面,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。
几只还没长出鹿角的小麋鹿在我们身旁来回转悠,用乌溜溜的眼珠羞涩地张望着我们。我趁机从包里掏出一根胡萝卜,一只小麋鹿扭动着脑袋靠近,小心翼翼地接过胡萝卜,“咯吱咯吱”地嚼起来,那长长的睫毛跟着扑簌着,真是呆萌可爱。
在麋鹿园里,还有一座叫“封神台”的塔,高39米,是为了纪念当年最初的那39头麋鹿而建的。
迈过仙人桥,一座姜太公的雕塑矗立着。只见他跨骑在麋鹿上,似乎在腾云驾雾,驰骋疆场。旁边的石碑上刻着有关麋鹿的诗句,李白说“各守麋鹿志,耻随龙虎争”,苏轼说“我本麋鹿性,谅非伏辕姿”,看来,如今的麋鹿虽然仍自带仙气,却早已收敛锋芒,变得与世无争。
回来的路上,我意犹未尽地翻看手表电话里的照片,回味着这次难忘的麋鹿园之旅。三十多年前,那39只麋鹿带着惶恐不安的心情,远渡重洋,回到盐城大丰这个已经完全陌生的故乡;如今,这里已经成了麋鹿难舍难分的乐园,这背后蕴含着多少人的努力和付出啊!我为家乡有这样的生态奇迹感到无比自豪! |